對於繪畫, 我一直有莫名的感動與喜愛,
沒有多少專業知識, 也常常張冠李戴地搞錯畫派或是畫家的名字
但就像是喜歡Jazz一樣, 純粹是滿足心靈的喜悅與幸福感
如此而已.

5/12 在期待中與哈尼到了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
簡潔的建築線條和明亮的開放空間釋放出現代藝術所帶來的清新與驚艷

現代藝術最值得令人反覆玩味的地方就在於
任何的擺設,畫作,裝置,甚至只是意象,只要你說他是藝術,就是藝術
同一件作品,每個人感知的接收程度各不相同,
常常看到許多參訪者在一幅不知所云的大畫作前駐足,
我本來還覺得,這大概只是故作風雅
直到自己到了MoMA,井底之蛙大開眼界
我才深深感受到藝術源源不絕的澎湃與創新靈感
不論是展品或是MoMA本身建築的設計與動線安排,
透過光線投射變化和窗景綠地的交互延伸,
空間與人交換著呼吸的鼻息
彷彿走動間的我們也成為現代藝術裝置的一個分子

我認識的畫家和作品也不多,大概就是你們也都知道的那幾個
要說明畫作的技巧年份出處恐怕又是錯誤百出
所以只能把幾張我看了特別有感覺的畫作列出來和大家分享

莫內

(Claude Monet. Reflections of Clouds on the Water-Lily Pond. c. 1920, three panels)

一進入MoMA大廳,看到這一幅莫內的睡蓮
眼淚差點沒有感動得噴出來...
我定在那裡站了好幾分鐘, 只想把每一個筆觸牢牢記住
(哈尼大概不知道我在幹麻...呵呵)



近看是油畫材料深淺不一,層層堆疊上去的熱情
上了樓梯遠看,卻是顏色交錯後的朦朧溫柔
我把眼睛瞇起來,想像自己重度散光...
啊...那一抹雲彩倒映在睡蓮池,印入我的心上!

馬蒂斯

(Henri Matisse. Dance (I). Paris, Hôtel Biron, early 1909)

參觀的途中,從樓梯間瞥見窗邊的這一幅畫
野獸派的馬蒂斯,透過顏色和線條展現無可抵擋的生命力
(腦袋裡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會響起 "Circle of Life" 這首歌)
我和哈尼拉著手循著那個方向奔去,找尋馬蒂斯的Dance
回想當時我們的樣子
像是我們也在跳舞一般, 真有意思~

梵谷

(Vincent van Gogh. The Starry Night. Saint Rémy, June 1889)

藝術家總是有過人的對世界的感受力量
梵谷熱情的藝術性格,或多或少和他的精神疾病有關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有科學家找尋梵谷-星夜的寫作現場,
對照了年份與星體位置還原畫作的真實景象.
旋轉的光暈,讓我們透過梵谷的眼睛感受
弦月,星斗,流星....一點不差

畢卡索

(Pablo Picasso.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Paris, June-July 1907)

畢卡索和馬蒂斯是差不多時期的畫家.互相較勁也惺惺相惜
亞維農姑娘是畢卡索進入立體派的代表性作品
他們拋棄宗教和理論,以自由開創為主軸
創下野獸派與立體派的畫風,
大刀闊斧的筆法和強烈的用色,
觀賞者很容易感受到他們要表現的熱情與活力
而後轉變為傳達更加主觀意識的時候,抽象派產生
現代藝術的發展正式開始....

走著走著...
咦? 前面這個作品怎麼似曾相識?
在哪個書上見過嗎? 還是誰有介紹過?
唉呦...原來是哈尼....已經變成裝置藝術攤坐在椅子上了.. ^_^

*相關連結
MoMA 現代美術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e03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